以前考試遇到不確定的選擇題
作答時我們都會先把錯誤的答案劃掉
剩下的再來想哪個是對的~
做理財與投資也一樣
現在網路上的資訊太多 方法也不一樣
況且媒體說的又是另一回事~
到底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?
答案好像也不是很清楚明瞭~
一樣能使用刪去法 把明顯錯誤的方法刪除
因為錯誤的方法比較容易被界定~
這裡我參考許多專家的分析
歸納出一些明顯錯誤的行為:
1.沒做好分散風險 只投資不理財
投資不等於理財!很多人都混為一談
投資的本金可能變多也可能變少
理財的本金只會穩健成長變多
分配好比例給投資與理財才是穩健方式
比爾蓋茲理財法:本金1/4投資 3/4理財
2.不要將保險與投資混在一起
台灣的保險業務最推薦的投資型保單
當你能用更便宜的價格
分別買到同樣的效果
為何要花更貴買一個整合在一起的東西?
3.不聽從電視上任何人的投資建議
那些人對於你的狀況完全不了解
你也不會知道 這些建議的檯面下
是否隱藏著其他的動機?
4.被運氣所造成的結果所騙了
投資千萬不能有僥倖的心態~
任何人都可能因為運氣好 在股市中獲利
這種獲利並不代表是正確的方法
一個穩健的投資理財 必須要放長遠來看
5.沒有避開像股票的債券
這種債券失去了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踩煞車功能
無法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效果
台灣人最喜歡投資的產品:高收益債券
股票與債券在投資組合中
各自扮演著重要的功能
分別是油門與煞車,缺一不可!
假設有個汽車銷售員告訴你
他們將汽車的油門與煞車整合了
現在這個踏板兼具油門與煞車的功能
請問你敢開這台車嗎?
在台灣...有很多投資人正開著這樣的車
6.沒有理解投機與投資的差別
投機和投資不同
投機就像賭博一樣 很難預測結果
投入任何資金前
必須先確認自己是在投資還是投機
尤其是短期的投機
如果套牢 不應該變成長期投資
假設搞錯了 你至少浪費10年以上的時間
許多人都以為自己做的是投資
但事實上是在投機
7.只在自己國家的金融市場做投資理財
不論股票、債券、房地產或保險
都不是只有台灣才有!
假設你今天想買一部車
也不會只有國產車的選擇呀!
這邊舉股市為例:
台灣股市大概只占全球股票市值的 1%所以對一個只投資台灣股市的人來說
放棄了整體 99% 的市場
忽略了全球其他廣大的金融市場
是不明智的行為
若能使用刪去法 刪除這些明顯錯誤行為
投資理財的路途 你已經成功一半了!